起始於藝術家的溯源之旅,三十年後回返兒時成長的區域,一座工業都市裏的國家公園,公園本身 是一座山,形成於更新世晚期的造山運動,拱起的海底珊瑚礁,後期變成石灰地質,地表遍佈粗 糙、尖銳的咾咕石(coral stone),岩層在長時間受到擠壓,發生隆起、褶皺、斷層與節理,造就 了喀斯特(karst topography)地形,雨水伏流對地形進行溶蝕,地下水遂經由岩石縫處流出,形 成湧泉水,一連串的地質變化賦予藝術家研究水與記憶、物質和環境的關係,下水道則刻印著人類 對生活的想像與控制的慾望。

《 尋龍與地靈 》想像出一條虛構的敘事線,尋水者的身影在影像裏化作縈繞水道的魂魄,引領觀者遊歷那些圍繞在國家公園的特殊場景,鐘乳石觀音像、貝塚遺址及硫化湧泉的水域,呈顯出自然和人造的多重空間,每個空間彼此貫穿於不可感知的相互作用,這些相互作用構成了萬物之間共存的網絡,與此同時,藝術家亦游移在回憶、意識、經驗與反饋之間,猶如一場與自身「未完的對話」。

藝術家

丁昶文

1979年出生於臺灣高雄,2006年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目前居住和工作在臺南。其作品擅長處理影像及物件等混合媒材的空間裝置,這些作品深受個人經驗啟發,常以現成物置於特定展覽背景下,演變成為特定的歷史蓄勢。再令人驚訝的創新當中,他嘗試解構、闡釋和重新詮釋著我們共享的歷史,並審視物質文化、歷史衝突、集體記憶和跨境存在等現象及問題。

他的作品曾在諸多美術館、雙年展展出,代表性展覽包含:「自身的重複」,德國貝塔寧藝術村,柏林(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國立臺灣美術館,臺灣(2019);「漲潮17:費利曼圖雙年展」,Artsource,費利曼圖(2017);「中之條雙年展」,就廣盛酒造,日本群馬(2017);「工藝援引」,金澤21世紀美術館,金澤(2017),「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 臺北雙年展」,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2016);「Koganecho Bazaar 2016」,黃金町管理中心,橫濱(2016),城市「城市.魅惑」,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2015),「投機性粉塵」,Corner Art Space,首爾(2015),「影像/聲音:理念與立場」104藝術中心,巴黎(2014),「無河不流 有河必流」,關渡美術館,臺北(2013)等。

Coral stone, Synthetic fiber, Object, Water, Multi-channel video. 201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