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臺東聲音藝術節今年已邁入第五年,成為探討聲音藝術與在地文化的跨域平台。今年的壓軸論壇以「多物種的糾纏」為主題,強調生態多樣性與文化的交織,邀請五位駐地聲音藝術家——王榆鈞、吳思嶔、澎葉生(Yannick Dauby)、廖于萱及楊欽榮分享他們在臺東的聲音採集與創作研究,從人文、生態到地景等不同層面挖掘聲音的潛力,呈現他們獨特的創作視角。
此外,還邀請了立方計畫空間的羅悅全和自然書寫作家黃瀚嶢,分享他們的經驗,為聲音藝術的多元對話提供更深層的理解。這次論壇不僅是交流聲音藝術駐地創作的方法,更是一種累積未來持續發展的價值與潛力,誠摯歡迎有興趣民眾一同參與。
2024臺東聲音藝術節 駐地創作論壇
日期:10 / 26(六)
時間:09:00-17:00
地點: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
上午場 專題演講
‣ 演講:音樂祭作為形式:「聲波薩滿」音樂祭的經驗分享
𐄢 講者: 「立⽅計劃空間」成立者之⼀ 羅悅全
‣ 演講:沖積扇上眾聲喧嘩——《沒口之河》中的多物議會
𐄢 講者:《沒⼝之河》作者 黃瀚嶢
下午場 駐地藝術家研究發表
‣ 廖于萱『聲音田野及其後——民族誌與創作倫理背後的生產政治』
‣ 王榆鈞『分子音樂實驗計畫IV – 麥克風的第三對象』
‣ 澎葉生 『Harke! 關於萊霍森林 Mythago 歷程的幾句話』
‣ 吳思嶔『關於竹-吳思嶔創作計畫前期研究報告』
‣ 楊欽榮 『跳島中的未來實驗—AI Soundscape 1.0』
‣ 與談人:
卓淑敏 國立臺東大學教授兼美術產業學系系主任及美術產學中心主任
陳美靜 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廖克紹 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
李德茂 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主持人
論壇流程
09:00 開始09:20 演講:音樂祭作為形式:「聲波薩滿」音樂祭的經驗分享
10:30 中場休息
10:50 演講:沖積扇上眾聲喧嘩——《沒口之河》中的多物議會
11:40 午餐休憩
12:40 駐地藝術家研究發表 廖于萱
13:20 駐地藝術家研究發表 王榆鈞
14:00 駐地藝術家研究發表 澎葉生 Yannick Dauby
14:40 中場休息
15:00 駐地藝術家研究發表 吳思嶔
15:40 駐地藝術家研究發表 楊欽榮
16:20 綜合論壇
策展人 張溥騰
出生於彰化,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地質學系,舊金山藝術學院電腦藝術研究所,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博士肄業,現任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系副教授,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期以動畫和數位影像為媒材進行創作,曾多次參與電視廣告、電影與劇場等跨領域影像設計製作,自2006年離開臺北移居臺東,看到東部美好的自然環境面臨著人為開發的破壞,創作主題開始關注生態與環境議題,擅長以詩意且隱喻的影像來看待我們的環境危機,近幾年開始涉足策展工作,除了持續邀請藝術家來臺東駐地創作與展覽之外,並策劃了五屆的臺東聲音藝術節。
演講者 黃瀚嶢
黃瀚嶢,關心生態的創作者。臺大森林所畢業,現從事生態環境相關書寫、繪畫與教育工作。著有散文作品《沒口之河》、科普書寫《霧林蛾書》與兒童繪本《圍籬上的小黑點》等。圖文作品亦可見於《地味手帖》雜誌書,以及《追火山》、《橫斷台灣》、《通往世界的植物》、《繪自然:博物畫裡的台灣》等書。短篇小說作品曾獲時報文學獎,著作《沒口之河》曾獲台灣文學獎金典獎與蓓蕾獎、Openbook好書獎、台灣書店大賞、梁實秋散文大師獎與台積電旭日書獎等獎項。
演講者 羅悅全
臺北立方計劃空間的成立者之一,聲響文化研究者與策展人,主要關注90年代以降的臺灣地下音樂、噪音運動與實驗聲響。1998年於臺灣科技大學電機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羅悅全在1990年代曾為數份刊物撰寫音樂報導與評論,包括《時報週刊》、音樂雜誌《Pass》、《破週報》。在部落格(Blog)剛興起的2000年,他以Jeph名架設了「音謀筆記」網站(http://jeph.bluecircus.net)。曾編著《秘密基地-台北音樂版圖(Since ’90)》(2000)、翻譯《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少年文化的故事》(2002),並曾參與《另翼搖滾注目》(2000)、《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2009)的撰文。他參與的策展主要包括:「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2014)共同策展人,並擔任該展覽讀本(2015)的主編;「聲軌-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2016,https://soundtraces.tw)、「話鼓電台」(https://talkingdrums.tw)的總策劃與主編;「聲經絡:台灣、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聲響文化製圖」(2020)展覽與網站(https://soundmeridians.net)總策劃,以及「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2022)總策劃。
與談人 卓淑敏
國立臺東大學教授兼美術產業學系系主任及美術產學中心主任。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英國布萊頓大學(University of Brighton)序列設計/插畫碩士。曾參與劇場工作,過去服務於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財團法人周凱劇場基金會、國立國光劇團,並與偶戲同好成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為共同創辦人。
與談人 陳美靜
1977年出生於南投集集。目前任教於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主要開設臺灣美術史、藝術寫作與現當代藝術概論,以及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等課程。研究專長為視覺文化、現當代藝術、風景畫論、臺灣藝術史,特別是在臺灣美術史中風景畫的相關研究,已陸續完成數篇期刊論文。近年來,著眼於戰後現代風景畫的研究,以跨領域的觀點與視角探究臺灣多元族群共生的在地化風景之案例分析與詮釋。同時,在「全球和地方」的論述框架中,重新查找並定位臺灣美術的多重意義與價值。
與談人 李德茂
李德茂,他是藝術家、獨立策展人、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主持人,目前居住於花蓮。在物理學與哲學等背景下,策劃了2018寶藏巖光節、斷層藝術節、當你看了一個海浪、在此刻發生了等展覽,並在2019年在藝術優先的原則上成立了志哈克藝術實驗場。他的作品常穿梭在不同的領域之間,近期作品Bursting,為回應荷蘭社會的高度理性與秩序化現象。
與談人 廖克紹
出生於臺中,畢業於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現任國立臺東大學音樂學系助理教授,TMTA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技術發展協會理事,跨越了音樂製作、教育以及藝術企管等多個領域,曾於業界擔任音樂公司及教育基金會總監,對藝術企管的熱情驅使其進入實踐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班深造。 作為一位跨界多元的藝術家,與多位藝人合作演出,曾作為YAMAHA吉他代言人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作,在臺中歌劇院及衛武營音樂廳演出馬勒第七號交響曲,並擔任『Gadvia』和『陽春白雪』遊戲音樂的製作人。近五年來與台灣索尼音樂合作協同教學,積極推動學界與業界的合作,並主持文化部流行音樂人才培訓計畫。 此外,他還曾擔任沖繩島嶼音樂節的策展人,並在紀錄片配樂領域獲得國際認可,包括印度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印度金雀國際電影節伊斯坦堡電影大獎、世界電影嘉年華–新加坡、泰戈爾國際電影節等五項最佳紀錄片獎項。
主持人 曹萱容
移居臺東的臺北人。肉身移動到臺東後,生命開始無限超展開。2021年開始主持「台東慢波電台」。是不務正業的廣告人、不務正業的咖啡廳闆娘、不務正業的主持人跟不務正業的催眠師。